民俗:过赶年

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,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,持续时间也最长。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早一天,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,月小过腊月二十八,土家族人将这种比汉族提前一天的过年方式叫做过赶年。 过赶年的缘由在现在的湘、鄂、渝、黔边界一带流行着多种说法,其中最重要而最广泛的说法主要抗击倭寇说。传说在明嘉靖年间,倭寇入侵,土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过年的一切事宜,突然朝廷给土司王下了一道圣旨,调集土家族士兵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,根据行程计算,如果要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,出征的官兵就无法过年,为了让这些马上就要出发的官兵也过上一个年,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。

民俗:闹元宵

每年元宵节,张家界各族群众和游客来到街头,载歌载舞,激情狂欢闹元宵,近60种民族文化表演形式纷纷亮相,其中原生态民族表演占一半以上,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庸阳戏、桑植民歌、白族仗鼓舞,以及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花灯、土家打镏子、大庸硬气功、摆手舞、三棒鼓、渔鼓等,土家族、苗族、白族,韩国、泰国、俄罗斯,不分民族、不分国界、不分肤色,所有人一起狂欢,一起幸福! 张家界元宵狂欢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充满了民族民间文化气息,2012年张家界市城区元宵灯会被评为全国五大节庆文化品牌之一,央视等媒体都对此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。

民俗:摆手节

摆手节是一个在民间传承已久的民族节日,节日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,一般在秋收之后、牛王节之前。土家人每年在秋收之后,或正月十五之前,为了庆祝丰收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一般都要到摆手堂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,以祭祀彭公爵主、向老官人、田好汉三位祖先。然后在摆手堂举办篝火晚会,跳摆手舞,于是民间便流行秋收后跳摆手舞的习俗。

民俗:端午节

端午节龙舟赛,在中国南方水域很常见,但张家界土家族龙舟赛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。赛龙舟分“五龙”和“六龙”两个传统节日,“五龙”为迎龙日,“六龙”为送龙日,两个节日的时间是从农历五月初五算起,逢辰为“五龙”日,习惯称作龙头日,十二天轮转一次,依次算下去,算到六月的龙日为“六龙”。龙舟赛前,首先由主办村寨请所有的船队高手吃一顿团圆饭,再给每条龙船上披红挂彩,以示吉祥顺利。如今,张家界端午节龙舟赛已经成为张家界市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。

民俗:六月六晒龙袍

土家族六月六的这一天,绝大部分土家人家都会晒衣服,晒棉被,晒鞋子,称为“六月六,晒龙袍”。土家族六月六的来源传说有很多,但是最广泛的是,这一天是张家界茅岗土司王覃垕蒙难之日。相传,覃垕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,在这天惨遭杀害。在刑场上,覃垕怒目圆睁,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,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,霎时天昏地暗,日月无光。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,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。同时下令将人晒干,扎成覃垕像,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。土家族人将覃垕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,立庙祭祀,谓之“晒龙袍”。

民俗:7月女儿会

“女儿会”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,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,它因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光辉,而尤为显得光彩夺目。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些天,是传统的“女儿会”吉日。

民俗:八月十五送冬瓜

中秋节,土家族不兴赏月,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。土家人过中秋别有特色,每年中秋节晚上,土家人会披着明媚的月光,去菜园里偷冬瓜,给没有生育子女的夫妇“送子”,凡婚后三载没有生育子女的,亲邻则都会主动在中秋之夜去偷冬瓜,无论是谁家的,皆可偷摘。将冬瓜裹于襁褓之中,送到没有子女的夫妇的床上。送瓜有两种方式,一是当夜偷偷送去,二是乘轿子,鸣锣吹号击鼓绕街巷送去。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桑植民歌

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,源远流长,浩如烟海,其特点是淳朴、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,曲调丰富多变,旋律优美动听,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山区特色,被省内外音乐界誉为“民歌的海洋”。 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物,至今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(如傩腔、薅草锣鼓)的歌谣。著名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音乐会时演唱的《马桑树儿搭灯台》已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。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大庸阳戏

大庸阳戏是地道的土家族剧种。早先叫扬花柳,为民间艺人行乞或风尘女子卖唱糊口的表演艺术,后经茅岗司覃氏—家班及若干代艺人的加工改造,才形成生旦净丑末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。大庸阳戏形成于少数民族地区,艺人中亦有不少来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的一些艺术形式,也给阳戏的艺术发展带来影响。土家族的“打溜子”,苗族的歌舞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情歌、民间故事等都给阳戏剧目增添了特别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。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白族仗鼓舞

“唯善舞者善战也”,桑植白族仗鼓舞舞武同源,受战争和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,白族人把能陶冶坚强意志,增强体质的武术充分融入舞蹈,动作威猛,又不失舞蹈的细腻。桑植白族仗鼓舞节奏明快,粗犷大方。人们在锣鼓、唢呐等民族乐器的配合下,翩翩起舞,自得其乐。起舞时,农具或者任何生活用具都可以作为道具,这样既大方,又显示出古朴的美感。桑植白族仗鼓舞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,其动作具有顺拐、屈膝、悠放、下沉的动律特征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茅古斯

茅古斯,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,意为“长毛的人”,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“茅古斯”,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。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,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,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“活化石”。茅古斯舞—般要跳六个晚上,按序分“生产”、“打猎”、“钓鱼”、“接亲”、“读书”、“接客”。其动作原始粗犷、滑稽有趣,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摆手舞

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,土家语叫“舍巴”或“舍巴巴”,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,有“东方迪斯科”之称,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。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。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。包括“赶猴子”、“拖野鸡尾巴”、“犀牛望月”、“磨鹰闪翅”、“跳蛤蟆”等十多个动作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土家糊仓习俗

土家族农耕习俗,主要留存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以农事耕作为主的乡镇农村。每当农耕时节,无论哪户人家要插秧,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帮工,唱着秧歌插着秧。“糊仓”过程分为开秧门、吃盖碗肉和糊仓三部分。“开秧门”要举行仪式,由德高望重的老者面对东方起半个秧,面朝南方起另一半,然后合拢一起由稻草捆扎,两半岔开,置于田坎上;“吃盖碗肉”是吃早饭时,由领头人吃最大的一块腊肉,领导一天的劳动;“糊仓”就是插秧的高潮,插到最后一块时,村民会用稻田里的泥巴糊在主人身上,糊的越多意味着这年的收成越多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桑植跳丧舞

桑植跳丧舞是桑植土家族的民间舞蹈,也是土家族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的丧葬祭祀仪式,具有浓厚的土家先民遗风。它起源于土家先民“绕尸而舞”的习俗,成形于隋唐,定型于两宋。跳丧舞的基本动作由土家摆手舞动作演化而来,表演跳丧舞时,以鼓击节,锣鼓伴奏,不用管弦,脚跟鼓点鼓跟脚,由道士作为道场的一个科目表演,目的是为亡灵舞蹈,娱乐鬼神,打通五方道路,高高兴兴送亡灵早登极乐世界,充分体现了土家人“死后脱生”的生死观念和笑对生死的民族性格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鬼谷神功

张家界鬼谷神功:据传,著名纵横家鬼谷子隐居天门山鬼谷洞学《易》,创造了不同于中国武林界任何派别的硬气功,民间称为“鬼谷神功”。张家界鬼谷神功渊源久远,根植土家族民间,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,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,自成一派,独具个性,重在实战,兼有养身健体之功,与武术、拳术交相运用,能引爆出雷霆万钧的超人力量。张家界鬼谷神功集土家族文化体育之大成,与民间体育和乐舞有着紧密联系,是土家族民间文化体育最高水平的代表作,具有不可替代的体育审美艺术价值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桑植花灯戏

桑植花灯戏是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桑植白族人爱唱歌、跳舞,尤其喜爱打花灯和演花灯戏。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桑植县花灯戏剧团,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白族花灯艺术,使之成为一个行业齐全、唱念做打皆备,具有独特表演技法的地方小剧种,它以唱词优美、乡土气息浓郁、曲调欢快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。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桑植傩戏

桑植傩戏是中国戏曲的古老形式的遗存,在发展过程中,汲取了当地花灯、阳戏、道教文化等其它艺术门类的丰富营养,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,傩戏分为正朝和花朝两部分,正朝戏祭祀巫傩神灵,花朝戏以戏剧娱神嬉人,尤以花朝戏最具特色。原始落后的自然条件,艰苦的生活环境,桑植人通过傩戏宣扬惩恶扬善,争取平等自由的思想情感,表现对灾难浓重的现实生活的揭露和戏谑,展现的是神秘、荒诞、而又奇丽、感人的幻想世界。具有很高的民族学价值。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白族游神

桑植白族游神,起源于白族迁始祖来桑艰苦创业的祭祀活动。桑植白族游神,一是“游神”。即组成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,仪仗队抬神像游街。二为娱神,即将本主神像抬到各家各户门前,象征祖先永远不忘他的衣裔,白族各家各户必燃放鞭炮迎接,给表演者和抬像人员烧茶弄饭。三为赛神,即将本主神像停放在岩塔里,人们尽情地唱、跳、舞、喊着。抒发自己高涨情绪,唱到跳到精彩处,一声哦嗬,跃进队伍中,拿着羊叉把、饭篓、烟杆、火钳等,踩着打击乐,使劲跳、使劲舞、使劲笑,享受着游神风俗带来的欢乐和喜悦。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泼水龙

张家界泼水龙习俗,是当地土家族、苗族、白族在夏秋干旱时求雨祈福的一种形式,相传近千年。如今已发展成为对喜庆节日的庆贺、对美好生活祝福的一种方式。它用鲜棕叶作龙须,用葛藤、黄荆条、松树枝作龙身,分9节、11节、13节、15节等不同长度的奇数,由9至15人参加舞龙。与此同时,身着民族服装的群众用脸盆、水瓢、提桶等容器端水围绕着龙泼浇,这样边舞边泼水、越泼水龙舞得越欢,也预祝当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其场面欢乐绝妙,风趣横生,诙谐幽默。

 

友情链接:张家界市旅游官网 武陵源旅游官网 张网旅游 张家界摄影导拍网 张家界摄影旅游网 张家界品牌策划 张家界广告传媒 张家界展厅设计